PURPOSE / FEATURES
以大學為核心的科研產業化平台,聚焦前瞻領域,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與國際市場連結,為產業提供人才與科研服務。積極鼓勵基礎技術開發研究、強化產學推廣鏈結、完善商轉基礎服務,期能引導學界技術落地應用,聚焦我國重點產業,吸引企業資金投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
未來 4 年內 ( 110年 - 114年 ) 藉由平台建立,希望吸引 200 家以上具代表性的國內外企業參與,帶動 25 億元產業研發經費投入學界,也同時把學術前瞻知識、技術帶入業界,為產業培育所需人才 2,500 人以上,以加乘後續整體的研發能量。
計畫特色
—將國際產學聯盟轉型為區域跨校整合平台,納入發明專利計畫,打造科研產業化平台。
區域跨校整合平台
整合跨域跨校產學資源及專利能量,強化專利篩選及推廣運用機制,並媒合跨校人才及技術等。
專業功能性群組
依據領域或特定主題,建立跨平台工作小組,整合跨平台資源和能力。
串聯跨計畫資源
透過鏈結科研成果創業計畫、AIR Center等,以擴大整合綜效。
平台自籌收入提升
加強國際標竿企業合作,吸引國際會員;輔導新創及高產值的產學合作布局等。
藉由會費及促成產學等合作收入,引導學校自主營運之能力,經費補助亦逐年遞減。
期台灣的大學及企業創新研發能量與全球產業供應鏈接軌,經由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導入產業資源至學界,在各領域中打造創新生態圈,讓學術研究達到加乘效果,並走出象牙塔,創造社會效益及產業價值。
MODE / SERVICE
—將國際產學聯盟轉型為區域跨校整合平台,納入發明專利計畫,打造科研產業化平台。
將國際產學聯盟轉型為區域跨校整合平台,納入發明專利計畫,打造科研產業化平台,以跨校方式使各頂尖研究團隊相互合作,整合學界研發能量,創造技術研發經濟規模,以發展前瞻技術。
另外設置「產業聯絡中心」為單一服務窗口,延攬具資深產業、創投背景之產業聯絡專家,媒合企業需求及聯盟學校研發能量,促成國內外產學研合作、人才媒合或衍生新創事業,增加整體產業的升級。推動國際產學合作,以培育國際級人才,引領我國科研與產業及國際接軌,進而形成自給自足的平台營運機制。
「科研產業化平台」創造並強化國內學研成果與全球企業雙方之間的互益關係,為產業提供技術與人才。相關領域包括AI、半導體、綠能、智慧機械、生技醫療、金融科技、智慧農業等前瞻領域,是國內外企業與學研媒合對接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