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自我挑戰,實踐你改變世界的夢想:FITI創新創業獎勵計畫佈局新創家全球視野


每個人踏上新創這條路的理由都不同—從小著迷於記錄人生歷程點滴的圖靈鏈創?人兼執行長胡耀傑覺得記憶因載體材料消失很可惜,發展出快速高防偽的數位蓋章服務。張量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伯勳對科幻電影中的球型馬達好奇而投入研究;實地赴新創聖地矽谷深受啟發的選優科技創辦人劉憶涵則在協助商圈數位轉型時找出發揮AI影像專長的服務。

由點子到創業,全方位打造新創家

6月24日當天,一枚裝有由張量科技研發衛星姿態致動器(球型馬達)的衛星將升空,改寫台灣進入太空領域的新篇章;今年驪歌響起時,至少七千名大學畢業生透過圖靈鏈數位學歷啟動全新人生;而上線四個月的選優科技,計畫將電商上架解決方案全球用戶穩健推向千員大關中。這些年輕創業家透過科技部「創新創業獎勵計畫」(FITI)的培訓與資源,實踐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夢想,改變世界。

FITI來自From IP to IPO的縮寫,在新創團隊將點子或研究成果轉化為可獲利商業模式的關鍵過程中,提供營隊培訓、核心課程、投資交易媒合、評選決選及創業種子基金,以獲取包括營運、商業模式思考、團隊合作成長、創業資金獲取與運用等團隊類型新創家創業技能。

以六個月為培訓期限「強迫上線」,不但促使胡耀傑全力投入,更在Demo Day上確定正式員工。顏伯勳參與成大電機系為太空中心進行單軸馬達改製球型的研究多年,透過FITI架構性課程學習成立公司、商業與專利等專業知識,演練與學術簡報非常不同的募資簡報。劉憶涵則在營隊培訓期間與其他不常有機會進行募資簡報的團隊輪番登台演練,相互觀摩帶來更大的學習效益。

腦細胞大開,有利的主場位置

胡耀傑、顏伯勳與劉憶涵異口同聲表示,嚴格篩選,面相豐富的業師陣容是來FITI接受培訓的最大收穫。業師們身經百戰的經驗,讓新創團隊脫離紙上談兵的空談想像,胡耀傑永遠都記得在白紙上寫滿了業師們完整詳盡的提點意見。

然而在這些受用無窮的建議背後,有時不同業師給出的觀點相互抵觸,胡耀傑形容這是「腦細胞被刺激」以開拓思考連結的過程,進而體會到「沒有最正確的選擇」,開啟他創業過程上更靈活的選擇。劉憶涵認為業師們是來給建議,而非批評,她說重點不在於「聽誰的」,而是將業師們的提點與建議(input)加以消化後,再針對自己創業題目或商業模式做出結論(output)。

資料來源: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476

#FITI

#FITI學長團

#張量科技

#圖靈鏈

#選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