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生創業團隊點石成金!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助「智穎智能、精拓生技」備戰出海
產業的創意動能,其中一部分來自學生創業團隊的創新!國科會舉辦的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長期擔任輔導及挹注資源角色,幫助「智穎智能、精拓生技」兩家新創業者,分別在製造業數位轉型、腫瘤細胞治療領域大有斬獲,近期雙雙準備踏向國際舞台一展身手。
FITI力助智穎智能搭上製造轉型浪潮,顧客續訂數成長5倍
臺灣製造業面臨老師傅退休潮,人力不足狀況,亟需導入數位化工具幫助產線轉型。智穎智能(Moldintel)「智能化雲端射出成型解決方案」結合AI及雲端運算技術,針對射出成型的製造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以智慧化方式調整生產參數,因此成為市場「剛需」。智穎智能張詠翔執行長表示,「因為看到市場缺口,開始進一步研發找出解決方案,成立公司後,現在臺灣市場已經不是我們去找客戶,而是顧客會主動來找我們。」
觀察智穎智能的客戶群,最大宗來自中小企業、二代接班,若以產業類別區分,汽車零組件、塑膠棧板、乃至精密光學皆為服務對象,甚至近年越來越多上市櫃公司主動邀請成為他們的供應鏈成員之一。盤點市場成績,張詠翔回應,2023年的顧客續訂用戶數成長5倍,目前臺灣市場逐漸站穩,後續會積極朝向海外拓展。
對於像智穎智能這樣擅長技術研發、模組開發的學研團隊,非常需要FITI計畫的協助,藉由計畫培訓過程將創業概念「化繁為簡」,懂得用商業語言與市場溝通來開拓商機。「像我們這種技術研發背景的團隊,對於如何把概念變成真正商品化,這部分是相對薄弱的,透過參加FITI計畫裡面的業師輔導,給予我們很多啟發。」張詠翔說道。
回溯2021年參與FITI計畫後的收穫,智穎智能認為有幾項關鍵。首先是成功把技術變成產品,並且鎖定關鍵客群,在創業初期得以存活下來;接著擴大市佔,智穎智能在FITI計畫的培訓找到合適的商務模式及策略;最後一項是不斷練習寫出讓人感動的創業計畫書(Business Plan)。「除了受惠上述FITI給予的協助,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首輪天使投資人就是在FITI計畫遇到的,讓我們能運用這筆資金維持公司運作!」張詠翔補充道。
FITI計畫就如一股點石成金的力量,幫助智穎智能在財務營運面穩定成長,同時也明確勾勒出未來發展藍圖。張詠翔提到,在市場拓展方面,募得新一輪約5,000~8,000萬資金,將用來耕耘中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市場的經營。針對客戶服務,搭上ESG浪潮深化解決方案內容,在廣度方面將打造B2B2C模式的平台,透過平台集結製造商,進一步促成媒合,強化平台使用黏著度。
FITI成就創業的第一哩路,精拓生技打造醫療業的Google Maps
FITI計畫除了幫助學生創業團隊培養商業運作思維,對於獲得第五季矽谷新創實境秀「Meet the Drapers」總冠軍的精拓生技來說,更是啟發他們理解何謂「經營事業」的第一堂課。
精拓生技執行長陳柏翰表示,「他在美國投入資料工程工作多年,其實原本沒有創業念頭,直到他父親罹癌之際,剛好2019年遇到北醫團隊在討論技轉可能性,決定把寫程式的Trial & Error方法應用到生醫領域。」於是,他成立公司並且並延攬吳詩培成為夥伴,擔任精拓生技營運長一職,也在那時候由學校推薦參與到FITI計畫。
精拓生技開發的「Eva Select 腫瘤分身抗癌藥物檢測」技術,陳柏翰說明,「可以想像成精準醫療的Google Maps,藉由培育病患的腫瘤細胞,去跟不同療法及藥物在體外配對,評估哪一類的藥物成本及治療方案更為可行,最後建立起相關數據庫,幫助醫師、病患在治療過程有更明確的方向可依循。」目前精拓生技特別聚焦在兒童癌症領域,已累積超過100位兒童案例,搭配論文發表期望增進臨床治療效益。
精拓生技除了佔有先行者的優勢,吳詩培也提到,「常跟大家說我們是非典型的生醫團隊,不是博士或醫生主導,因此在決策上不走傳統模式,反而很早就在市場做PoC(概念驗證)瞭解有其需求。」也因為精拓生技成立之初就參與FITI計畫,吳詩培表示,在生醫的求學過程沒有商務及管理課程,但研究室與商業市場還是有很大落差,「FITI對我們蠻大的幫助是學習到像是會計、財務、法務等跨領域知識,運用這些知識有助於日後經營管理。」
精拓生技從2018年參與FITI計畫後,善用計畫的獎金做為創業的第一桶金,現在成功跨越新創前五年的死亡之谷,並佈局海外營運市場。陳柏翰提到,他們會持續優化實驗室流程,將技術能量根留臺灣,並在美國尋找合作對象進行臨床研究,同時深耕日本市場,將有助於公司穩定成長,讓國際看見臺灣新創能量。精拓生技也在採訪過程中不斷提到,很感謝國科會FITI計畫支持創業的第一哩路,讓團隊不斷地進步與成長,非常推薦剛起步的新創團隊們參與FITI計畫。